采耳這個“小舒服” 其實暗藏大風險
曾幾何時,采耳突然開始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成為了一個網紅休閑項目。
采過耳的人,為其帶來的放松、舒服的奇妙體驗而著迷。
沒采過的人,也正因鋪天蓋地的大幅推廣而對采耳產生了些許好奇,正躍躍欲試之。
隨著采耳的網紅化,采耳工具也變得非常豐富。通過多樣的采耳工具刺激外耳道來獲取放松與快感,確實令人“上癮”,但其實這其中卻隱藏著不小的風險。
反復掏耳清潔過度
首先,耳道本身是具備自潔能力的。耳道內的耵聹大多會隨著說話、吞咽、咳嗽以及跳躍等動作而排出,過度清理反倒不利于耳道健康。采耳帶來的感覺,會讓很大部分參與者沉迷其中、反復掏耳,這會對外耳道皮膚造成反復刺激,甚至導致皮膚破損,增加外耳道炎癥的風險。
衛生問題隱患重重
如今,采耳的工具十分豐富,小編了解到的有棉簽、鑷子、鵝毛棒、孔雀毛等等,還有不少說不上名字的工具。而這些工具都是非醫用級別的,在美容院或街角攤點通常只能做些簡單的清潔消毒,不少工具還要重復利用,這無形中增加了交叉感染的風險。一旦真菌或霉菌被帶入耳道內,脆弱、避光的耳道就變成了一個細菌培養皿,引發耳道炎癥,出現耳朵癢、耳溢液、耳鳴、聽力下降等不適。值得注意的是,近幾年來,由采耳引發的真菌性外耳道炎病例越來越多。
健康風險維權困難
開設采耳服務的多是美容院或是街邊攤點,如果恰好碰到了不靠譜的機構,維權會變得困難,同時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與精力。部分的采耳顧客只能通過醫院就醫,還自行承擔相關的治療費用??胺Q得不償失。
那么,如果你想要采耳,或者天生“油耳”,該如何科學“掏耳”呢?、
1耳道本就不需要那么頻繁的清理,凡事都要適量,壓抑住自己時不時想要掏耳朵的念頭,控制住自己想要伸進耳道的小拇指;
2一定要選擇正規的機構采耳,或是直接去醫院耳鼻喉科做耳道清理(特別對于天生“油耳”的人來說),醫生的專業操作以及實惠的價格一樣也能讓你體會到采耳的舒適感受。
人體的每個部件都有其用途,過度清潔大可不必,采耳一時爽,但記得要謹慎選擇哦!
參考來源:
為什么采耳能讓人欲罷不能?——39健康網
采耳來到網紅世界后——南都周刊
全國愛耳日,專家提醒謹慎采耳!——光明網
文章來源:瑞聲達助聽器